首位中国内地获奖人!2025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公布

9月25日,科睿唯安公布了被誉为“诺奖风向标”的2025年引文桂冠奖(Citation-laureates),共有22位全球顶尖学者入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因对单原子催化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获得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他是首位来自中国内地机构的获奖人;著名华裔科学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陈志坚教授则入选医学领域“引文桂冠奖”,他在2024年曾获得另一重磅奖项——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基础医学研究奖。
引文桂冠奖最早开始于2002年,由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ISI)专家团队评选。分析师们每年基于 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的论文和引文数据,遴选诺贝尔奖所涉及的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及经济学领域中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研究人员。1970年以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约6100万篇论文中,只有0.01%被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引文桂冠奖得主通常从这些论文作者中甄选产生。据官网信息,目前已有83位“引文桂冠奖”得主获得诺贝尔奖。时代学者汇总了完整获奖名单和2025年入选华人学者简介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2025科睿唯安“引文桂冠奖”获奖名单

生理学或医学领域
Andrea Ablasser,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生命科学教授

Glen N. Barber,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詹姆斯癌症中心Pelotonia免疫肿瘤学研究所外科/外科肿瘤学教授、Klotz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先天免疫与炎症中心主任

陈志坚(Zhijian ‘James’ Chen),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医学科学George L. MacGregor杰出讲席教授、炎症研究中心主任、分子生物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原因:阐明cGAS-STING通路这一固有免疫的基本机制

John E. Dick,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高级科学家、Helga and Antonio血液癌症干细胞研究讲席教授、多伦多大学分子遗传学教授

获奖原因:发现白血病干细胞并确定其在治疗失败与疾病复发中的作用,从而改变多种癌症及其疗法的研究方向

寒川賢治,日本大阪国立心脑血管中心研究所前所长

児島将康, 日本久留米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分子生物科学研究所名誉教授

获奖原因:发现调控食欲、能量与代谢的激素——胃饥饿素

物理学领域
Ingrid Daubechies,美国杜克大学数学学部荣休杰出教授

Stéphane Mallat,法国法兰西公学院数据科学讲席教授

Yves Meyer,法国巴黎萨克雷高等师范学校数学荣休教授

获奖原因:进一步发展小波理论,在数学与物理学领域具有革命性意义,且应用于图像处理等领域

David P. DiVincenzo,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Peter Grünberg研究所理论纳米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德国亚琛工业大学量子信息研究所教授

Daniel Loss,瑞士巴塞尔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量子计算与量子相干中心(QC2)主任、国家自旋量子比特中心(NCCR SPIN)联合主任

获奖原因:提出利用量子点中电子自旋作为量子比特的Loss-DiVincenzo量子计算模型

Ewine F. van Dishoeck,荷兰莱顿大学分子天体物理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外聘研究员

获奖原因:在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揭示了星际分子云及其在恒星与行星形成中的作用。

化学领域
Clifford P. Brangwynne,美国普林斯顿大学Omenn- Darling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工程学教授、化学与生物工程学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Anthony A. Hyman,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兼研究组组长

Michael K. Rosen,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物理系杰出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获奖原因:发现相分离生物分子凝聚体在细胞生化组织中的作用

Jean-Marie Tarascon,法国法兰西公学院化学教授

获奖原因:在能源储存与转换技术领域的基础性突破与创新应用

张涛,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

获奖原因:表彰他对单原子催化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经济学领域
David Autor,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Lawrence F. Katz,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系经济学教授

获奖原因:对工资结构、收入不平等、教育进步与技术变革的开创性分析

Marianne Bertrand,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 Chris P, Dialynas 杰出服务经济学教授

Sendhil Mullainathan,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及经济学双聘教授

获奖原因:在开展种族歧视“公司治理以及其他由心理学与文化决定的劳动经济学联合研究领域的贡献。

Nicholas Bloom,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系William Eberl经济学教授

获奖原因:分析经济与政治不确定性对投资、就业与增长的影响

部分入选学者简介

张涛,男,汉族,1963年生于陕西省。中共党员,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2年8月毕业于汉中师范学院 ,1983年9月—1989年10月,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博士学位,1989年10月–1990年11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任访问学者。2007年2月至2017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6年12月至2023年9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工业催化的研究,负责研制的新型催化剂应用于我国航天、航空、石油化工领域,三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主要从事航天无毒推进剂催化分解技术、环保催化及催化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已培养毕业研究生一百余人,发表论文450余篇(SCI收录),申请发明专利一百余件(国际专利20余件)。

曾经和正在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专题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石油学会副理事长,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担任《催化学报》共同主编以及Green Chemistry,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ChemPhysChem,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等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或顾问编委。

曾被国家人事部和国防科工委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获中国科学院“参加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获中国催化青年奖,2009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周光召基金会“应用科学奖”,2010年所带领团队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024年获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陈志坚,免疫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美国西南医学中心杰出讲席教授。

1985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并考取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考取美国纽约州立大学;1991年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后,到美国圣地亚哥的索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工作,先后担任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2005年担任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获得杜奈尔奖;2014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作为天然免疫领域的开拓者之一,陈志坚教授的研究成果极大推动了免疫与疾病研究进程,为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疗策略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与方向指引。因其杰出的科学贡献,陈志坚博士获得诸多大奖:

2012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颁发的分子生物学奖(NAS Award in Molecular Biology);

2015年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颁发的默克奖(ASBMB-Merck Award);

201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会颁发的生物医学卢里奖(The Lurie Prize in Biomedical Sciences);

2019年美国生命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 Sciences);

2020年中国生物物理学会颁发的“贝时璋国际奖”;

2020年肿瘤免疫学界顶级大奖一威廉·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

202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颁发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2024年美国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2024年香港求是基金会颁发的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02-2024年引文桂冠奖华人科学家获得者

关注我们
扫描二维码
关注时代学者微信公众号,及时获取更多信息

QR Code 手机访问 微信分享